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之​“石榴籽,祖国行”社会实践团(第二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8-06 [来源]: [浏览次数]:

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之

“石榴籽,祖国行”社会实践团

(第二期)

7月20日—7月30日,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石榴籽,祖国行”社会实践团团队积极投身于民族团结社会实践的探索和保护,成员们兵分几路,在各自家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涉及范围包括回溯历史各民族在抗战时期做出的贡献,积极参加当地少数民族节日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参观博物馆感受现当代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

团队成员王莹来到了通辽市博物馆以及沈阳博物馆。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博物馆寻城市记忆 学史中悟民族团结”,通过参观博物馆,该成员了解到,各族人民需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进,奋力谱写团结新篇,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通过展览领略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不断交融中形成的别样风情,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只有各民族团结和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才能造就团结和谐美丽的祖国。

团队成员张博荣来到了通辽市博物馆,通辽市博物馆内现有文物藏品近5万件(套),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近代历史的各个阶段,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辽代白瓷佛、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明代万历款珐琅盘等藏品充分展现了这里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通辽博物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善优化讲解词,通过增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讲解内容,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突出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内蒙古故事。当我们回望数千年中华文明史,就会看到保留在全国大大小小博物馆中、作为物质载体的一件件重要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上锚定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通过对它们背后历史的深入了解,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如何形成发展,丰富多元的民族和文化如何交往、交流、交融,从而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在“石榴籽,祖国行”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团团队各成员深刻领会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要从民族辉煌的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今后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担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生活中、体现在行动上。在中华民族这片热土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当代大学生要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造和谐美丽的祖国!

(作者;刘若涵)